用来关闭硬膜的钛夹对术后影像检查结果有干扰吗?

2017-01-04 19:30 来源:丁香园 作者:axun_dxy
字体大小
- | +

脑脊液漏(CSF)是脊髓内手术后很常见的并发症,如何更好地预防这一并发症一直是神外医生关注的热点。相比于针线缝合,非穿透性钛夹(最常用于血管吻合)不会对组织造成穿透性孔洞(图 1),因而在关闭硬膜中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减少脑脊液漏。

22.png
图 1 A:用来放置钛夹的设备,圆圈处为预装的钛夹;B:非穿透性钛夹在使用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结果显示,其并未完全闭合(放大倍率,×40)

然而,神经外科医生在使用钛夹时的一个顾虑是:钛夹可在术后 MRI 等神经影像检查时产生金属伪影,可能影响检查、阅片。

那么,钛夹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对 MRI 检查以及医生阅片产生影响呢?事实上,至今尚无相关研究数据。鉴于此,Kiyoshi Ito 等设计了本研究,来探讨行脊髓手术的患者使用钛夹关闭硬膜会对术后 MRI 检查造成多大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于近期发表在 World Neurosurgery 上。

本研究包括一个模型研究、一个临床研究,前者用来评估钛夹产生的金属影的大小;后者用来评估其对术后脊髓 MRI 图像的影响。两个研究均采用 1.5T MRI,选用 T1 加权和 T2 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在模型研究中,选取 10 个钛夹,对比研究其实际大小与金属影大小(图 2、3)。所谓金属影定义为被与钛夹形状一致的高信号环绕的信号空洞。

23.png
图 2 体外实验装置。A:该原理图为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片通过非穿透性钛夹固定在一起,钛夹间隔 1 mm 排列;该原理图显示模型研究所用设备。模型为箱中套箱。内胆装满豆油,外胆装满生理盐水。用非穿透性钛夹固定在一起的 ePTFE 被放置在内胆的中央

24.png
图 3 A:非穿透性钛夹扫描输入模型,双线表示冠状截面;B(原理图)和 C(MRI 图像)显示用非穿透性钛夹固定在一起的 ePTFE 冠状位。金属影为被与钛夹形状一致的高信号环绕的信号空洞区(C 中箭头所示);D:图表显示非穿透性钛夹的信号强度(扫描 B、C 中的虚线位置所得),两峰值之间的距离代表钛夹的大小

在临床研究中,由 2 名神经外科医生采用 5 点评分法来评估 17 例患者的 MRI 影像。所有患者均于 2014 年 4 月-2015 年 6 月间收治于作者所在单位,从部位来分,其中有 5 例为颈椎病变、8 例胸椎、4 例腰椎;从病变性质来分,有 10 例神经鞘瘤、3 例脑膜瘤、3 例髓周动静脉瘘、1 例室管膜瘤。

患者的 MRI 图像共收集到 22 张,其检查时间为术后 4 月、8 月(术后 8 月仅 5 例患者完成检查),这些图片的评估点主要包括邻近钛网的脊髓、马尾、椎旁肌肉等的可视度。

  • 其中,脊髓/马尾的评分定义如下:0,图像不显示;1,仅 1 个象限可见;2,2 个象限可见;3,3 个象限可见;4,脊髓/马尾完全可见。

  • 椎旁肌肉的评分定义如下:0,图像不显示;1,75% 的部分图像变形;2,50%~75% 的部分图像变形;3,25%~50% 的部分图像变形;4. 无图像变形。

研究测量了 10 个非穿透性钛夹的大小,其平均值约 2.33 mm;而 T1 加权 MRI 下金属影平均大小约 4.82 mm,T2 加权相下为 4.66 mm,与钛网真实大小相比,前者增大 207%,后者增大 200%,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两者的脊髓和椎旁肌肉 MRI 阅片评分为 3 或 4 分,说明尽管有钛夹金属伪影干扰,其 MRI 图像质量依然很高;而且这一结果在 2 位阅片者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文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例典型病例,其术前术后 MRI 图像如图 4 所示。

25.png
图 4 患者 46 岁,女性,位于第 6 胸椎水平可见一较大的髓外硬膜下肿瘤。A:术前钆剂增强 T1 加权 MRI 可见第 6 胸椎水平病变,位于腹侧;B:术后 4 月 CT 扫描可见非穿透性钛夹(白色箭头所示),术后 4 月胸椎 MRI 显示无肿瘤残留,可见少量金属影(白色箭头)

总之,本研究结果发现,非穿透性钛夹产生的金属影约比真实的钛夹体积增大 200%,但是其并不影响术后 MRI 观察脊髓和椎旁组织。也就是说,采用钛夹来关闭硬膜不会影响术后采用 MRI 检查评估病情的准确性。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