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的脑膜瘤:手术入路的个体化选择

2016-05-09 19:43 来源:丁香园 作者:郭康
字体大小
- | +

相对于颅内脑膜瘤,脑室内脑膜瘤(IVM)比较少见。目前对于脑室内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仍然具有争议。近期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什里夫波特神经外科的 Anil Nanda 医生对脑室内脑膜瘤各种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结果和并发症进行回顾研究,并将研究结论发表在 WorldNeurosurgy 杂志上。

Anil Nanda 医生报告了他们所采用 3 种类型的 IVM 手术管理的经验,并说明相关解剖结构、手术方法和手术的细微差别,其中包括手术方式,相关的并发症,脑积水的管理等等。

该回顾性研究了 2000 年~2014 年 18 例接受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脑室内脑膜瘤患者。在这 18 例患者中,17 例患者接受了显微手术切除,1 例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此外,该回顾性研究并与之前所做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了比较。

在所有的颅内脑膜瘤中,脑室内脑膜瘤的发生率是 0.5%~3%,其中 80% 的 IVMs 来自侧脑室,15% 来自第三脑室,5% 来自第四脑室。

患者临床症状根据 IVMs 所在脑室的不同位置而异。侧脑室肿瘤患者一般出现肿瘤占位效应继发的脑室受压症状。然而,第三或第四脑室内的肿瘤患者往往表现为脑积水。

IVM 可用的治疗方案包括临床观察,显微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IVM 的外科治疗更是因为更深的肿瘤位置以及邻近于脑室重要结构而存在极大的挑战。

1.png
图 1 进入侧脑室,颞角以及第四脑室的不同手术入路。Trans-SPG,经顶上回入路;Trans-POS,经顶枕沟入路;Trans-MTG,经颞中回入路;Trans-ITG,经颞下回入路

2.png
图 2 额角和侧脑室体的手术入路。Trans-MFG,经额中回入路;Trans-Callosal,经胼胝体入路

以下将通过脑室内脑膜瘤的位置进行说明。

1. 侧脑室内脑膜瘤

不同方法治疗侧脑室脑膜瘤,其中经顶上回入路,经颞中回入路和经胼胝体入路的方法是显著的。

广泛的文献结果表示,258 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中,192 例(74.4%)的患者采用了顶枕开颅手术,32 例(12.4%)的患者采用了颞中入路的方法,12 例(4.6%)的患者采用了经胼胝体入路的方法。

4.png
图 3 侧脑室脑膜瘤病例。A-C:术前磁共振成像;D:术后磁共振成像

5.png
图 4 病例 2 颅脑 CT 和 MRI 检查结果。A:术前颅脑 CT 成像;E:术前磁共振成像;F:术后磁共振成像

2. 第三脑室内脑膜瘤

第三脑室脑膜瘤是所有类型的脑膜瘤中最少见的。经额脑室入路对第三脑室前部病变同侧脑室扩大的患者最容易进行。本次回顾性研究中并没有三脑室脑膜瘤病例。

3. 第四脑室脑膜瘤

第四脑室脑膜瘤明确定义为脉络丛而产生和存在于脑室腔内的脑膜瘤。在 Anil Nanda 医生的经验中,他们观察到经膜髓帆入路,对病变和第四脑室底界面的早期暴露能够有利于肿瘤安全切除。

6.png
图 5 第四脑室脑膜瘤病例  A-C:术前磁共振成像;D:术后磁共振成像

在 Anil Nanda 医生的研究样本中,有 12(70%)例患者接受顶枕开颅和经顶上回入路的方法,这与现有的文献中其他试验研究的比例(74.4%)相似。

术前,患者通常表现为头痛(65%)和神经功能缺损(70%)。经过外科处理后,这些症状有明显的减轻,其中头痛症状(术前 65% 与术后 6%)和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术前 70% 与术后 5.5%)。

术前,2 例患者出现视力障碍,经外科处理后该症状完全解决。Karnofsky 评分量表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术后明显提高(89:76)。另外,有 4 例患者为 WHOⅡ级肿瘤,因肿瘤复发而需进行再次手术。

Anil Nanda 医生认为:不同的手术方法进入脑室系统和最优方法的选择应该个体化,尤其根据肿瘤在脑室的确切位置,肿瘤的大小、肿瘤的血管供应的来源以及关系到邻近的神经血管结构风险。

另外,大脑的功能(特别是视觉功能)可以影响到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术前应积极给予明确检查。术中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术中 IVMs 的神经导航可以积极使用。

此外,放射治疗是小型 IVMs 治疗的另一种选择,尤其是患有合并症而限制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前和术后脑积水患者应放置永久性脑室腹腔分流管来治疗。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