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三脑室的肿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临床常可见三脑室肿瘤充满脑室腔,甚至压迫下丘脑、视交叉、垂体。以上情况为手术带来了不小难度,而且,三脑室手术存在一些致命性的并发症。
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然而,在众多能达三脑室的手术入路中,孰好孰坏一直争论不休。追根究底,是因为尚没有一项关于各手术入路利弊对比的研究。
鉴于此,Alfio Spina 等开展了本研究,主要针对三脑室前部肿瘤的手术治疗,选取临床上最常用的经胼胝体经室间孔入路(TCTFA)和经纵裂联合终板入路(CIST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于近期发表在 World Neurosurgery 上。
将尸头标本置于手术台,头架固定位置与临床实践中的一致,按照神经外科 TCTFA 和 CISTA 开颅常规操作(图 1),开展颅骨钻孔、开颅、显微镜下手术等步骤。
图 1 A:尸体解剖,大脑半球间切开;B:经纵裂联合终板入路(CISTA)达三脑室的视野;C:经胼胝体经室间孔入路(TCTFA)达三脑室的视野。CC:胼胝体;AC:前连合;LT:终板;TV:三脑室;SP:透明隔;SV:透明隔静脉;MF:室间孔;ACoA:前交通动脉;FL:大脑额叶;OpCh:视交叉;ON:视神经;CN:尾状核;CP:脉络膜丛;PcA:胼胝体周围动脉
根据三脑室手术的解剖特点,对两种入路均选取以下 4 个关键靶点:视交叉(OpCh)、灰结节(TC)、前连合(AC)、丘脑间粘合(IA)。
对每一种手术入路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 术区深度(SF),定义为自硬脑膜至上述 4 个靶点的距离,比如以可辨认的解剖结构为靶点。
2. 手术攻角(SAA),定义为手术通路的入射角,参照平面为上述 4 个靶点。
3. 可操作弧度(MAC),定义为围绕上述 4 个靶点,操纵手术器械的自由度。
4. 可操作范围(MAR),定义为以术区深处最窄的靶点为中心,所能进行的操纵手术器械的范围。
图 2 可操作性评分中所分析的变量。A:手术区深度和可操作弧度;B:手术攻角;C:可操作范围。SF:手术区深度;SAA:手术攻角;MAC:可操作弧度;MAR:可操作范围
分别以 OpCh、TC、AC、IA 位靶点测量 TCTFA 和 CISTA 两种入路下的 SF、SAA、MAC、MAR,如图 3 所示。
图 3 CISTA(A)和 TCTFA(B)手术通路示意图,以及测量的平均值。四各关键点:前连合(黄点)、丘脑间粘合(绿点)、灰结节(蓝点)、视交叉(紫点)。SF:术区深度;SAA:手术攻角;MAC:可操作弧度
具体的数据汇总详见表 1。
表 1 测量值
注:OpCh:视交叉;AC:前连合;TC:灰结节;IA:丘脑间粘合;CISTA:经纵裂联合终板入路;TCTFA:经胼胝体经室间孔入路
取 0 或 1 作为定性指标,依据以往研究资料,取 65 mm 做为 SF 的临界值(<65 mm = 1,>65 mm = 0),取 60°做为 SAA 的临界值(>60°= 1,<60°= 0),取 45°做为 MAC 的临界值(>45°= 1,<45°= 0)。如此可得可操作性评分(OS),详见表 2。
表 2 可操作性评分
注:OpCh:视交叉;AC:前连合;TC:灰结节;IA:丘脑间粘合;CISTA:经纵裂联合终板入路;TCTFA:经胼胝体经室间孔入路
仔细分析上述数据可见:
与 TCTFA 相比,CISTA 在以 OpCh、TC、AC 为靶点的测量中,显示出了更好的 SAA、MAC;因而可以说,CISTA 是一种更直接有效的手术入路。
另一方面,在以 IA 为靶点的测量中,尽管 CISTA 的 SF 更高(>65 mm,OS 为 0),但是其 SAA 及 MAC 更有优势。除此之外,测量 MAR 的数据也显示出了 CISTA 的优势(CISTA:TCTFA = 2.12:1.58)。
三脑室可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后下四个部分,本研究聚焦于 TCTFA 与 CISTA 的对比,这两种入路均为三脑室前部肿瘤的常用手术入路。OS 评分数据显示,CISTA 全面优于 TCTFA。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OS 在评估手术可操作性、器械操纵空间、手术显露范围等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作者认为,对于起源于三脑室前上部分且往室间孔延伸的肿瘤,尚可选用 TCTFA;但对于起源于三脑室前下部分者(甚至包括向上延伸者),CISTA 则是更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