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胶质瘤切不干净?术中近红外成像帮你辨清肿瘤范围

2016-12-14 17: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陈成伟
字体大小
- | +

相比于平扫,MRI 增强扫描有助于明确肿瘤的边缘,然而术中我们无法实时通过 MRI 来了解手术过程中肿瘤是否全切、是否有残留。近些年来,术中图像导航系统(基于超声原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神经外科医师在手术过程中评估肿瘤的边界,但由于术中脑组织的移位、牵拉以及图像分辨率低,容易导致肿瘤定位不准确。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人提出通过在术中注射第二代光敏剂 5-氨基乙酰丙酸(5-ALA)来进行术中实时定位,5-ALA 是四氢吡咯(四氢吡咯是构成血红素、细胞色素、维生素 B12 的物质)的前缀化合物,可以用来术中评估肿瘤的范围。有研究显示,在高级别胶质瘤手术中使用 5-ALA 进行肿瘤范围辨识,能够提高肿瘤全切率及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然而 5-ALA 为什么没有在全球普及呢?原因有二:一方面,5-ALA 没有获得 FDA 的批准,另一方面,由于 5-ALA 的脑皮层渗透深度低、容易在正常皮层组织中形成自体荧光造成干扰、肝毒性等。

近期,有学者尝试通过近红外染料-吲哚菁绿(ICG)在术前对肿瘤的边界进行辨识,然而这种方式不能提供肿瘤边界的实际数值,尽管 ICG 使肿瘤表面的血管增强显示,但 ICG 容易被清除并留下明显的背景噪声。

最近,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 Lee 教授等通过使用一种「第二窗口 ICG」的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过程中辨识肿瘤的边界,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该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 Neurosurgery 杂志上。

与过往 ICG 荧光造影过程不同的是,ICG 在使用前需溶解在高浓度的氯化钠中,并且在术前 24 小时注射到患者静脉中。在人体中,ICG 的激发光光谱位于 780~790 nm,发射光光谱位于 805~820 nm;在这个光谱窗中,ICG 具有强烈的荧光对比性,其他人体物质(水、血红蛋白、色素)无法对其形成干扰。

在 ICG 注射后的 24 小时中,由于肿瘤造成血脑屏障破坏,小分子荧光剂能够进入到肿瘤组织中,肿瘤血管的引流速度较慢,形成了渗透-滞留效应,因此荧光剂能够在肿瘤组织中留滞。本研究还发现,术前增强 MRI 所使用的钆剂能够增强 ICG 呈现的肿瘤-背景荧光对比度,使近红外图像呈现的肿瘤边界更清晰、准确。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近红外技术对肿瘤边界进行辨识:

操作步骤

所有病人术前都经过 MRI 检查,手术前 24 小时接受 5 mg/kg ICG 注射,在开颅前均接受 0.5 mg/kg 甘露醇及 10 mg 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当硬膜打开后,降低手术室灯光亮度,避免光敏剂产生光化学反应对大脑皮层形成损伤,随后将近红外系统的摄像头放置于术野中(图 1)。


图 1 Visionsense Iridium 开放式可视化近红外光学成像系统 摄像机和镜头固定于可伸缩臂上,并可将其悬挂于手术视野上。有 2 个光源:激光器调谐到 805nm(底部)和可见光的卤素光源等(未示出)。 相机系统同时获取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图像,通过合成图像将 NIR 图像显示为伪彩覆盖至可见图像上

采集近肿瘤及周围正常皮层组织的近红外信号,最后根据近红外图像显示的肿瘤边界进行肿瘤切除,术后进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典型病例图像如下:


21.png
图 2 一个诊断为左顶叶胶质瘤的患者 A:T1 加权像,钆剂增强 MRI 图像,感兴趣区位于左侧顶叶肿瘤的对比增强区域与对侧相同区域,计算 MRI T1 像信号比率、FLAIR 序列;B:FLAIR 序列图像;C:开颅及打开硬膜;D:打开硬膜后的近红外图像,近红外信号成亮黄色/红色覆盖在可见光图像上;E:肿瘤大部分切除后的可见光图像;F:肿瘤切除术后可观察到瘤腔深部还残留着亮黄色/红色的信号,将残余有近红外信号的脑组织切除后送冰冻切片检测



图 3 一个诊断为左额叶胶质瘤的患者,术中唤醒进行语言区标记 A:T1 加权像,钆剂增强 MRI 图像;B:FLAIR 序列;C:打开硬膜后的可见光图像;D:近红外信号图像,在标记 5 与标记 6 之间的区域可以观察到信号明显与周围的脑组织不同;E:肿瘤切除中的可见光图像;F:肿瘤切除中的近红外荧光图像,由于标记 5、标记 6 为语言区,为了避开这两个区域,选择了向头侧切开皮层,找到肿瘤


图 4 A:MRI 对比增强图像提示皮层下 13 mm 存在一环形增强的肿瘤;B:MRI 对比增强图像冠状面;C:硬膜的可见光图像;D:硬膜的近红外图像,可以观察到肿瘤的范围及血管结构;E:打开硬膜后,可见光图像并不能知道肿瘤的深度;F:近红外图像将肿瘤与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区分开来;G:MRI 对比增强图像提示肿瘤位于右顶叶;H:MRI 对比增强图像冠状面;I:在打开硬膜之前,我们从可见光图像中难以判断肿瘤的位置及边界;J:打开硬膜前,近红外图像可以看清肿瘤的边界,其具有高信号-背景对比度;K:皮层的可见光图像,已切除一部分肿瘤,无法观察残余肿瘤组织位于何处;L:近红外图像可以清楚看到肿瘤的边界以及残余肿瘤组织

结果显示,共有 15 个纳入研究的胶质瘤患者(10 个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1 个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 个低级星形细胞瘤,1 个青少年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 1 个神经节神经胶质瘤)。

术中,有 12 个患者通过近红外光学成像进行肿瘤边界辨识。平均近红外信号-背景对比度为 9.5±0.8,通过硬脑膜可观察到荧光最大实质深度为 13 mm。术前 MRI 增强的肿瘤信号-背景对比度明显增高(图 5)。


图 5 近红外信号-背景对比度 打开硬膜后,肿瘤近红外信号(最终信号-背景对比度)是背景信号的 9.5 倍,即使关闭硬膜,肿瘤的近红外信号依旧有最终信号-背景对比度的 61%,硬膜打开前的信号-背景对比度为最终信号-背景对比度的 77%

病理结果显示:在钆剂增强的组织中,该技术辨识肿瘤的敏感度为 98% ,特异度为 45%。

全文总结

1. 术前增强 MRI 所使用的钆剂的剂量与术中近红外图像的肿瘤信号-背景对比度有直接的关系,所使用钆剂的剂量越高,对比度越强。

2. 此项技术在肿瘤的诊断上敏感度强,但由于肿瘤周围组织水肿或炎症能够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强,形成 ICG 渗漏,故特异度较弱。

3.   此项技术能够在打开硬膜前辨识肿瘤的位置及边界,并且能够了解瘤腔是否有残余肿瘤组织,提高肿瘤全切率,降低复发率。

编者观点:由于此项技术的特异度较低,所以为避免干扰,推荐应用于 MRI 增强明显且肿瘤周围水肿、炎症不明显的胶质瘤。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