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术后极少出现动脉瘤复发。然而,对于术后动脉瘤复发的病人,再次行开颅夹闭手术则异常艰难,因其手术部位容易产生粘连及胶质瘢痕,再次行开颅夹闭手术具有高致残率及死亡率的特点。
近期发表在 World Neurosurgery 杂志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美国麻省总医院神经外科的 Adeeb 教授等介绍了其团队使用 Pipeline 治疗开颅显微夹闭术后复发动脉瘤的宝贵经验。
注: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是一种新型血流导向支架,通过增加支架网丝密度,干扰瘤颈部和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诱发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PED 已经广泛用于巨大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的治疗中。
研究介绍
一共有 7 个病人纳入该研究中,开颅显微夹闭动脉瘤到诊断动脉瘤复发的中位时间为 13 年,在接受 PED 治疗前 10~14 天,患者每日口服阿司匹林(325 mg)及氯吡格雷(75 mg);发生动脉瘤破裂的病人,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不超过 650 mg,氯吡格雷不超过 600 mg。
经 PED 治疗后,所有病人均无出现功能障碍及死亡情况,先前的开颅夹闭手术没有对 PED 的放置及后期预后造成影响。
术后病人皆接受 3 个月的抗凝治疗。随访中,所有动脉瘤皆未显影,没有出现复发(图 1)。
图 1 A、B:术前左侧颈内动脉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提示开颅夹闭术后,后交通动脉复发囊状动脉瘤;C-D:术后左侧颈内动脉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提示经 PED 治疗,8 个月后随访复查发现动脉瘤不显影,已完全闭塞
典型病例介绍(坎坷的治疗之路.....)
患者是一个 69 岁的老年女性,具有颅内动脉瘤家族史,已确诊为颅内多发动脉瘤(7 个),于 2001 年及 2002 期间经历 4 次开颅手术夹闭(3 个右侧大脑中动脉瘤,2 个左侧大脑中动脉瘤,1 个右前交通动脉瘤,1 个右小脑前下动脉瘤)(图 2)。
图 2 A:左侧椎动脉造影提示先前已针对后循环中的动脉瘤行手术夹闭及弹簧圈填塞;B:复发的小脑后下动脉囊状动脉瘤;C:PED 横跨动脉瘤颈;D:术后 6 个月复查,动脉瘤完全闭塞
在 2011 年时,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剧烈头痛、颈强直,经 CT 检查后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明确出血为右侧小脑上动脉瘤破裂所致,同时发现右侧小脑后下动脉瘤复发,随后使用弹簧圈填塞这 2 个动脉瘤。
2013 年,右侧小脑上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再次行弹簧圈填塞。2015 年,患者随访行血管造影复查时发现右小脑后下动脉瘤复发,该动脉瘤为囊状动脉瘤,直径为 5 mm,瘤颈宽度为 2 mm,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mRS 评分为 0。
由于再次开颅手术存在术中动脉瘤破裂、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风险,最终选择了 PED 血管内治疗方案。手术顺利,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介入治疗并发症,术后 mRS 评分为 0,出院后 6 个月行血管造影复查提示动脉瘤没有显影,已治愈。
由此作者认为:PED 是治疗开颅夹闭术后复发动脉瘤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