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借鉴:乙状窦后入路暴露岩骨内颈内动脉

2016-08-30 13: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严贵忠
字体大小
- | +

颈内动脉岩骨段有时可见颈静脉球部肿瘤的侵犯,为了能完全切除该部位的肿瘤,首先要清楚的掌握该部位颈内动脉的解剖结构;近期,意大利罗马大学神经外科 Scerrati 等,对岩骨内颈内动脉及手术入路进行了研究,发表在了 World Neurosurgery 杂志上。

研究在显微镜下对 6 例尸体进行双侧解剖观察,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暴露横窦、乙状窦内缘,剪开硬脑膜,牵拉小脑后可见岩骨后壁,立体定向下定位内淋巴囊、颈静脉球、半规管和蜗器。

图片1.png
图 1 岩骨内颈内动脉暴露前期;岩骨内颈内动脉水平部近端在外耳道下暴露。AFB,面听神经复合体;LCN,后组颅神经;SS,乙状窦

在神经导航下,磨除外耳道下部分,暴露岩骨内颈内动脉水平段;仔细剥离斜坡的硬脑膜,减少出血;向外下继续磨除骨质,暴露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段。

图片2.png
图 2 岩骨内颈内动脉水平部完全暴露;左上角插图示意内镜下暴露区所见;内听道底部为磨除范围的上界。AFB,面听神经复合体;CN5,三叉神经;LCN,后组颅神经;*表示颈内动脉水平部转为海绵窦段的部位

图片3.png
图 3 暴露岩骨内颈内动脉膝部(@)、垂直部(VelPCA),颈静脉球靠近垂直部,为暴露范围的下界。HolPCA,岩骨内颈内动脉水平部;LCN,后组颅神经;#,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部下界;SS,乙状窦

图片4.png
图 4 神经导航下观察。A,岩骨内颈内动脉膝部;B,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部下界;C,水平部转为海绵窦部的位置

图片5.png
图 5 完全游离岩骨内颈内动脉水平部。A,水平部颈内动脉上放置血管套;B,将水平部颈内动脉轻轻向上移动;C,水平部颈内动脉轻轻向下移动。AFB,面听神经复合体;D,剥离子;HolPCA,水平部颈内动脉;LCN,后组颅神经;V,血管套

完全暴露岩骨内颈内动脉后,扩大颈内动脉管;轻柔抬起动脉,磨除颈内动脉周围的骨质,防止损伤岩下窦;分离动脉与结蹄组织和骨质的粘连,即可得到游离的岩骨内颈内动脉;之后试验性的观察 5F 球囊压迫该部位,及血管损伤重建的可操作性;最后用 CT 评估磨除骨质的程度,及周围结构的完整性。

图片6.png
图 6 扩张的 5F 球囊放置在岩骨内颈内动脉段;右上角插图展示扩张球囊的尺寸。AFB,面听神经复合体;CN5,三叉神经;IPCA,岩骨内颈内动脉;LCN,后组颅神经;SS,乙状窦

图片7.png
图 7 岩骨内颈内动脉的切开和缝合。A,颈内动脉切开 7 mm 的长度,在切开部两端放置动脉瘤夹;B,用 8-0 的 polypropylene 线开始缝合;C,缝合完全;D,内镜下观察缝合后的颈内动脉

图片8.png
图 8 解剖后 CT 显示磨除骨质的程度及完整的耳蜗

研究表明,经乙状窦后入路可以达到岩骨内颈内动脉的暴露,并且可以得到足够的游离动脉段,为手术的实施提供可行性,术后并不影响周围神经结构的完整性。

图片9.png
图 9 岩骨内颈内动脉暴露范围示意图。AFB,面听神经复合体;CN VI,外展神经;Co.,耳蜗;Ge,膝部;IAM,内听道;IPS,岩下窦;JB,颈静脉球;PLL,颈内动脉岩舌韧带段

图片10.png
图 10 A,高位颈静脉球为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部暴露的限制因素,右上角插图可见高位颈静脉球与颈内动脉膝部紧邻;解剖前冠状位(B)和矢状位(C)示高位颈静脉球达黄色位置,并高于内听道。AFB,面听神经复合体;HJB,高位颈静脉球;HolPCA,岩骨内颈内动脉水平部;LCN,后组颅神经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