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骨瓣能留则留

2016-04-29 16:52 来源:丁香园 作者:潘渊博
字体大小
- | +

脑外伤是导致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因素,而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是外伤性颅内血肿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所有创伤性脑损伤中大约占 15%,常见于中年男性。

大部分 ASDHs 需手术治疗,其手术指征依赖于血肿大小、占位效应的程度和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ASDHs 通常合并潜在的脑实质损伤,患者常需要长期的复原,其死亡率约 30%~50%,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多数硬膜下血肿分布广泛,常覆盖大脑半球的大部,需要开颅手术才能完全清除血肿。在血肿清除后,常有三种处理方式:

1 . 放回骨瓣并固定于颅骨(骨瓣放回且固定的开颅手术 FC)

2 . 放回骨瓣,但不固定颅骨而是使其游离(骨瓣放回不固定的开颅手术 RC)

3 . 移除骨瓣(去骨瓣减压术 DC)

如何处理骨瓣取决于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和外科医生的个人选择,RC 和 DC 可以在急性期允许脑膨出来减缓颅内压的升高。这种情况在 DC 中更加明显,但是后者需要行颅骨成形术。另一方面,FC 和 RC 避免了颅骨成形术,且有研究发现在闭合颅骨中的脑组织较去骨瓣颅骨的脑组织更易恢复。

来自英国伯明翰伊丽莎白女王医院神经外科医师 Tsermoulas 等对其所在医院 2011 年 7 月至 2014  年 6  月的 ASDH  手术后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性研究,评估移除骨瓣是否可以改善预后,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 World Neurosurgery 上。

他们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当时受伤严重程度等数据,并预测和观察了手术后 6  个月内的预后情况。Tsermoulas  医师等依据放回骨瓣(FC  和 RC)或移除骨瓣(DC)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对两组间以下参数的区别进行分析:(1)神经功能状态;(2)术后颅高压的控制情况;(3)需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数量。最后还单独对 DC  和 RC  进行了亚组分析。

经筛选后,Tsermoulas 医师等分析了 99 名患者的数据,其中 69 名患者是 DC 术后,17 名患者 RC 术后,还有 13 名患者 FC 术后。统计结果可见,DC 组造成 ASDH 的损伤更加严重,更多可预测的不良转归( 69% : 57%),也可实际观察到更多不良转归(59% : 37%)。

而颅高压的控制情况和需二次手术的患者比例两组无明显差别。RC 和 DC 组的亚组分析显示两组在基线特征和转归上亦无明显差别。

Tsermoulas  医师等得出结论,即: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后移除骨瓣并不会改善预后,建议在大脑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放回骨瓣。

最后他们还提到,颅骨减压术在 ASDH 手术治疗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本研究观点,你怎么看?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