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囊肿是一种良性颅脑病变,常由于发育期蛛网膜分裂异常引起,感染和外伤也是其病因。多位于脑表,单发多见,亦可多发。通常本病无临床症状,无需治疗,少数体积较大或引起临床症状者需进一步处置。如囊肿引流、囊肿切除和囊液抽吸等。
如上观点,你是否赞同呢?你是否对无症状的蛛网膜囊肿患者说过无所谓之类的话呢?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蛛网膜囊肿是儿童和青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笔者将以一则病例为起点向大家介绍这一现象。
病例介绍
男,17 岁,因头痛 5 天入院。平素爱好篮球运动,否认明确近期外伤史。入院查体:轻度颈项强直,余无异常。
入院头部 CT:左侧额颞顶部弧形等密度影,左侧颞极前方骨质变薄,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图 1)。
图 1 为术前 CT 显示左侧额颞顶部弧形等密度影,左侧颞极前方骨质变薄,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
术前凝血、血常规等检查异常。术后头部 CT 显示左侧颞极一蛛网膜囊肿(图 2)。
图 2 为术后 CT 显示左侧颞极一蛛网膜囊肿
最终诊断:蛛网膜囊肿致慢性硬膜下血肿
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 3 年无复发。
延伸阅读
1.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致病机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好发于中老年人,其致病机理目前仍不完全明了,广为接受的机制是:
(1)老年人脑组织萎缩导致蛛网膜下腔扩大和桥静脉受牵拉,在轻微外伤后蛛网膜及其桥静脉撕裂,从而使脑脊液流至硬膜下腔(有或无血性成分)形成硬膜下积液(血);
(2)硬膜下积液(血)促进硬脑膜下方形成膜状结构(外膜),外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或血窦形成。此类毛细血管或血窦通透性高,血浆成分易于外溢,导致硬膜下渗出进行性增加;
(3)毛细血管内皮退化并反复出血,引起局部纤溶亢进,促进血肿进行性增加并进入慢性期。
2. 蛛网囊肿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
蛛网膜囊肿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颅内良性病变,好发于中颅窝。除少数引起临床症状的蛛网膜囊肿需治疗外,大部分无需特殊处置。通常意义上蛛网膜囊肿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很难联系在一起。但是有很多病例报道显示相当一部分儿童或青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往往合并蛛网膜囊肿。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蛛网膜囊肿特别是中颅窝的蛛网膜囊肿是儿童和青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外伤后蛛网膜囊肿壁及其上的血管受牵拉破裂可能是此类硬膜下血肿形成的第一步,其后过程与中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类似。
3. 如何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蛛网膜囊肿的治疗目前存在争议,有人主张单纯钻孔引流,有人主张开颅血肿清除并蛛网膜囊壁切除。
鉴于绝大部分硬膜下血肿均位于蛛网膜囊肿外部,多数分学者认为单纯钻孔引流是安全有效的,如果血肿复发或合并囊肿内出血可考虑开颅手术。
因为相当一部分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有轻微外伤史,所以下次出门诊时看到无症状蛛网膜囊肿的患者要记得多提醒一句呦!
本文作者侯坤,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感谢独家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