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经鼻蝶垂体大腺瘤切除术远期疗效分析

2015-01-16 09: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yangzhwang
字体大小
- | +

过去的20年中,内镜经鼻蝶治疗垂体瘤和其他鞍区疾病的应用已有了长足的进展。这项技术不仅使手术视野的照明得到改善,更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视野。无功能垂体腺瘤在出现临床症状时,体积已经非常大了,常向鞍上及海绵窦侵袭,内镜的应用为这类肿瘤的切除提供了可能性。

目前已有很多关于内镜经鼻蝶切除垂体大腺瘤后早期肿瘤复发和并发症的报道,但是关于内镜治疗垂体大腺瘤的远期疗效尚不清楚。弗吉尼亚大学Robert博士,通过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内镜经鼻蝶治疗垂体大腺瘤的远期疗效,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了近期的Neurosurgery上。

该研究回顾了2004年9月-2008年8月间,弗吉尼亚大学接受内镜经鼻蝶治疗的80名无功能性垂体大腺瘤患者。所有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大于5年,临床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肿瘤的大小、术中所见、术后影像学发现及术后内分泌的改变。

研究中纳入了42名女性患者,38名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6.6岁;平均随访时间为72个月;首发症状为视力受损者占31%,内分泌改变者20%,头痛16%,还有18%为偶然发现的,11%的患者表现为垂体卒中。肿瘤的大小在1-3.5cm之间,52%的患者存在视力受损,常见为双眼颞侧偏盲,还有10%的患者合并其他颅神经的损伤。影像学提示69%的患者存在视交叉受压;垂体瘤按Knosp分级,1级者25%,2级30%,3级24%。肿瘤的平均体积为8.0±7.9 cm3,73%的患者肿瘤体积小于10cm3

随访1年后,MRI示71%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29%的患者肿瘤有残留。Knosp分级为0-2的患者比3-4级患者肿瘤全切的可能性高。同样的,肿瘤直径小于3cm和体积小于10cm3者比肿瘤直径大于3cm和体积大于10cm3者肿瘤全切的可能性大。

17名肿瘤复发的患者当中,6名是首次手术全切的患者,11名为次全切患者。另外在接受次全切的23名患者中,肿瘤切除达90以上者占48%,80%-90%者17%,50%-80%者26%,50%以下者仅9%。

肿瘤全切的患者在随访1年时,发现7名患者肿瘤复发,但是这些患者均无视力改变,复发的平均时间为首次术后53个月。在23名次全切的患者中,5名患者在12个月后接受了残余肿瘤的切除;另外18名患者严密接受神经系统的体查和影像学的随访。总体来说,接受次全切的23名患者中,随访中发现12名患者在影像学上表现出进展,11名影像学无明显改变。在次全切患者中,肿瘤进展的平均时间为36个月。

单因素分析发现,能预测肿瘤复发的因素包括术前术野缺失、肿瘤的特征(Knosp分级和侵袭性)。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Knosp分级能够预测肿瘤的复发和进展。Knosp分级在0-2之间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分级在3-4之间的患者,Knosp分级在0-2之间的患者在5、6、7年时,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7.8%、88.4%、79.5%,而3-4级者为63.7%、54.5%、54.5%。

接受全切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次全切的患者。用Kaplan-Meier预计在10年时,肿瘤全切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为80%,而次全切仅为21%。所有患者在手术后总体来说视力有所改善,39%的患者视野改善,另有4名患者其他颅神经的损伤也得到了恢复。

有2名患者术后因脑脊液漏需再次行修补术;另外2名患者在腹部供脂区域发生感染,1名经抗感染治愈,另1名需要手术清创;1名患者出现了颈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表现为迟发型鼻衄,经血管内介入栓塞后治愈;1名大腺瘤患者在术后发生了出血,需二次清除血肿。另有28%的患者术后出现鼻窦炎的表现,以嗅觉改变、鼻窦炎形式发作。

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Knosp在0-2和肿瘤体积小于10cm3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肿瘤全切除。但术后统计肿瘤全切的比例、新发垂体功能减退、并发症的发作与以前的报道没有差别。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严贵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