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项历时21个月的研究中,共有48位病人(平均年龄53岁)入组,累计共进行50例微创性内镜切除脑实质肿瘤手术。研究团队拟对手术后复发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等做统计学分析。同时,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的CT或者MRI对手术切除百分率和肿瘤残余进行评估计算。所有的内镜手术均运用Storz公司的HD型号30度内镜,进行小骨瓣(2cm)开颅肿瘤切除术。
图3 内镜和传统显微镜在切除脑实质肿瘤比较示意图 A) 散开的30度内镜光线可观察到周围角落,因而可通过微创小通道达到切除较大病灶的目的;B)传统显微镜的线性光线如需切除深部较大病灶,则需先切除部分脑皮质,创伤较大。
在这48位病人中,共有42例肿瘤位于幕上(19例位于额叶,17例颞叶,3例枕叶,1例顶叶,2例位于镰旁),剩余8例位于幕下。肿瘤平均体积41cm3。肿瘤病理类型方面:颅外转移12例,胶质母细胞瘤24例,WHO分型III级胶质瘤4例,I-II级胶质瘤5例,脑膜瘤3例,还有2例血管母细胞瘤。
微创内镜手术平均切除率达96%,其中,70%的病例其肿瘤切除率达95%以上,另有40%的病例肿瘤被完全切除。一例患者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术后30天内未出现死亡病例。
图4 病例1:A:术前;B:术后T1增强;C:术后FLAIR像;影像学显示额叶深部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切除,箭头指示手术内镜通道;病例2:术前(D)和术后(E)T1增强MRI影像学表现:左颞叶脑膜瘤,Simpson4级切除;病例3:术前(F)T1增强和术后(G)CT增强显示:小脑转移癌的完全切除;病例4:术前(H)和术后(I)T1增强MRI影像学表现:右侧颞叶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切除。
Puneet Plaha教授等认为运用微创无鞘内镜技术可安全地进行脑实质肿瘤切除,且肿瘤切除率较高。因此,与传统内镜技术相比,微创无鞘内镜技术在未来神经外科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