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 世纪 70 年代,脑血管重建是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主要手段,随之,这种技术也被用于治疗巨大动脉瘤及颅底的其他一些疾病;近年来,随着血流导向装置的日新月异,及国际颈动脉闭塞颅外-颅内血管搭桥术研究结果的出炉,认为显微搭桥与药物治疗颈动脉闭塞效果没有差异,极大的撼动了显微搭桥的历史地位。
尽管如此,血管重建术仍用于治疗一些脑血管疾病,如烟雾病,前循环和后循环远端极大动脉瘤;然而相比过去,接受这类手术的患者数量在急剧减少,并且能够实施该手术的医疗机构也越来越少。
这种现象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认为这种趋势对现在的年轻医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极大的削弱了显微搭桥技术的训练,未来应用该技术的希望也很渺茫。为此,近期,美国霍夫斯特拉大学神经外科 White 等,在 World Neurosurgery 杂志上,回顾了过去 8 年内,显微搭桥技术的应用趋势。
研究中共纳入 104 例接受显微搭桥的患者,男性 42 名,女性 62 名,平均年龄 50.6 年;其中动脉瘤患者 48 例,动脉闭塞性患者 30 例,烟雾病患者 26 例;然而,根据每年的统计结果显示,除了烟雾病患者,每年接受搭桥手术的动脉瘤患者和动脉闭塞性患者数量在明显减少。
图 1 过去 9 年内接受血管重建的患者数。COSS,颈内动脉闭塞手术研究
诊断为烟雾病的 26 名患者在过去的 8 年中,共接受了 32 次搭桥手术;常见的症状包括缺血性卒中,头痛,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脑脊液漏,癫痫,缺血发作。
图 2 烟雾病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A:大脑中动脉接近闭塞,烟雾病患者典型的血管表现;B:术前颞浅动脉造影;C:搭桥术后脑血管造影,大脑前动脉完全来自颈外动脉供血;D:术后颞浅动脉造影提示血流增加
48 例动脉瘤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眩晕,癫痫,视觉障碍,颅内出血,认知障碍;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术中大出血,血栓形成,癫痫,供血动脉堵塞。
图 3 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采用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中间使用大隐静脉。A:术前正位片提示大脑中动脉巨大动脉瘤;B:术后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大隐静脉与远端大脑中动脉吻合
图 4 大脑中动脉真菌性动脉瘤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用生物胶栓塞动脉瘤。A:术前造影提示动脉瘤;B:术前 3-D 成像显示动脉瘤位于左侧颈内动脉;C:术后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痉挛,但动脉瘤无显影;D:术后造影提示颈外动脉供血的大脑中动脉远端显影良好;E:随访 1 年后,颈总动脉造影示动脉瘤无显影,大脑中动脉远端显影良好
图 5 侧侧吻合治疗右侧 M2 段动脉瘤。A:术前造影见右侧巨大发育不良动脉瘤;B:术前造影,箭头表示计划搭桥的备用分支;C:术前 3-D 成像显示颈内动脉和动脉瘤,箭头指的是计划侧侧吻合的血管区域;D:术后动脉瘤未显影,侧侧吻合通常;E:术后颈内动脉造影斜位观,箭头指示大脑中动脉侧侧吻合处;F:术后 3-D 成像显示动脉瘤夹旷置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占 30%,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占 67%,椎动脉闭塞患者占 13%,常见的症状为偏瘫,感觉麻木,言语困难,眩晕;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血流高灌注,失语,硬膜下血肿,癫痫,感染。
图 6 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A:术前造影提示颈内动脉无血流,颅内的血流主要来自颈外动脉;B:术前造影提示颈内动脉在分叉处完全闭塞;C:术后造影提示颈外动脉供血的远端显影良好;D:术后斜位观察远端血流
回顾发现,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实施该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少,说明该方法是安全的,并且这种手术对某些患者来说获益/风险比最高。
然而,目前可以驾驭该手术的大多为三甲级医院的资深医生,对下一代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有必要接受规范的培训,熟练掌握该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