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医生都忽视了中线旁鞍结节脑膜瘤的这些特点

2016-06-30 23: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严贵忠
字体大小
- | +

鞍结节脑膜瘤因起源部位与视神经管邻近,早期可压迫视神经至镰状韧带,引起视力障碍。病程长短,肿瘤体积,与视神经粘连程度等是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而鞍结节脑膜瘤起源部位是否可影响视力恢复尚不清楚。

近期,韩国蔚山大学神经外科 Lee 等,对中线旁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意义及对视力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在了 World Neurosurgery 杂志上。其研究中发现的中线旁鞍结节脑膜瘤的一些特点,是大多数医生都忽视了的,来学习下。

研究中纳入过去十年间 100 名接受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这些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视力障碍,部分患者表现为头痛,1 名患者表现为间断性癫痫发作;表现为视力障碍患者的病程较长,约为 17.8 个月,而头痛患者的病程约为 8.5 个月。

图片1.png
图 1 中线旁鞍结节脑膜瘤起源。A:头颅 MRI 示鞍结节脑膜瘤向偏一侧横向生长;B: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双侧脑血管造影,红箭头示中线旁生长肿瘤的供血动脉;C:CTA 示中线旁肿瘤血管丰富;D:鞍结节脑膜瘤不同起源的示意图,红圈表示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骨质的部位。TS,鞍结节

最常见的视野缺损类型为单侧颞侧象限盲(16%),其次为近全视野缺损(15%);51% 的患者为单侧视野障碍,44% 的患者为双侧视野障碍;至少有 77 名患者一侧视盘出现萎缩。

图片2.png
图 2 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视觉功能分析。A:术前患者视野缺损的类型;B: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视力分布图;C: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中视盘萎缩的发生率;D:眼底检查示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视盘萎缩典型表现

大多数中线旁偏一侧生长的鞍结节脑膜瘤无特异性症状(77%),而早期有症状的患者常为中线处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

手术中所有患者的视神经和垂体柄均完整保留,96% 的患者肿瘤达到全切,而 4 名患者由于肿瘤与视神经粘连紧密,只能做到次全切。

术中发现,尽管鞍结节脑膜瘤的主体常位于中线上,但其起源多为偏一侧,85% 的肿瘤起源于中线旁;中线旁鞍结节脑膜瘤最多起源于视神经管的下内侧,向上或上外侧挤压视神经至镰状韧带。

图片3.png
图 3 侵入视神经管内不同生长方式的鞍结节脑膜瘤。A:术前鞍结节脑膜瘤头颅 MRI 表现,对应术中发现的视神经移位;B:不同生长方式的鞍结节脑膜瘤致视神经移位或包裹的发生;C:术中发现视神经管受侵的患者及手术减压视神经管的患者

由于中线旁鞍结节脑膜瘤起源部位与视神经管关系密切,术前 MRI 未发现肿瘤侵入视神经管的患者,术中也可见肿瘤生长入视神经管,因此术中常需要做视神经管减压。

术后一年,70% 的患者视力恢复,25% 的患者视力无明显改变,而另外 5 名患者的视力功能仍在减退。

图片4.png
图 4 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后,不同时间段视神经功能预后表现。A:鞍结节脑膜瘤切除后,不同时间视野的恢复;B: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前后头颅 MRI 的比较,及术后视野缺损恢复的表现

研究表明,特殊的视野缺损类型(单侧视野缺损),起源于中线旁的鞍结节脑膜瘤,术前病程长是影响视力预后不良的因素。

图片5.png
图 5 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视神经被包裹。ICA,颈内动脉;ON,视神经;PS,垂体柄

总结

肿瘤主体位于中线的鞍结节脑膜瘤,需注意其起源有可能在中线旁视神经管的下内侧,并向上或上外侧挤压视神经至镰状韧带。

中线旁鞍结节脑膜瘤因与视神经管关系密切,早期引起单侧视力障碍,但对侧完好的视力可以代偿,而不被患者注意,就诊时病程已较长,术后预后差,术中进行视神经管减压有可能改善预后。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