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前动脉近端(A1)很少发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 1%),该部位的动脉瘤在破裂时,体积较小,常伴有血管异常,以泡样和梭形动脉瘤常见,与邻近的穿支动脉关系密切。由于存在较多的解剖变异和穿支血管,显微手术夹闭困难较大,血管内介入治疗也不容易。
近期,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神经外科 Maiti 教授等,对 A1 动脉瘤的解剖变异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种变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治疗经验,期望能够成功治疗更多的患者,文章发表在了 World Neurosurgery 杂志上。
研究介绍及临床经验
研究中纳入了 2000-2014 年间,16 名患者共 17 枚 A1 动脉瘤,其中 1 名患者存在镜像动脉瘤。根据 Bhaisora 动脉瘤分类方法,可以将 A1 动脉瘤按起源近端、中段、远端,分为 I、II、III 类。其次按动脉瘤的指向进行细分(A,B,C 分别代表指向前或前下;后、上或后上;下或后下)。
图 1 A1 段动脉瘤的分类。A 为上面观,(A):动脉瘤指向前和前下,(B):动脉瘤指向后、上及后上,(C):动脉瘤指向下和后下;B,侧面观
研究中共有 10 名女性;平均年龄为 52.50 岁;10 枚动脉瘤位于左侧;13 例患者存在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吸烟病史;而 1 例患者患有镰状细胞性贫血,其母亲也患有动脉瘤。
破裂组动脉瘤大小平均为 4.38 mm,未破裂组平均为 6.23 mm。8 例患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 例患者存在解剖变异;患有镜像动脉瘤的患者,接受栓塞治疗了不同部位的动脉瘤。2 名患者的动脉瘤位于远端,其中 1 例患者对侧 A1 段发育不良,另一名对侧 ICA 缺如。
按动脉瘤的部位分类,8 例患者位于近 1/3,4 例位于中 1/3,另外 4 例位于远 1/3。11 枚动脉瘤指向后上方,另外 4 枚和 2 枚分别指向前下和后下。8 例患者在瘤颈周围存在穿支动脉。
在近 1/3 的 A1 段没有发现梭形动脉瘤的发生,泡样动脉瘤常发生与近 1/3,未在中 1/3 段发现囊状动脉瘤。
图 2 梭形动脉瘤示意图。病例 1(A-E)(A-C):术前血管造影片;(D-E):术后造影未发现残余动脉瘤。病例 2(F-I)(F-H):术前早影片;(I)术后 10 个月时随访造影片无动脉瘤残余。病例 3(J-O)(J-K):术前造影示左侧 A1 段动脉瘤;(L):右侧颈内动脉注射造影剂后,A2 显影,而动脉瘤未显影;(M-N):术后左侧颈内动脉注射造影;(O):右侧注射造影
通过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14 枚动脉瘤。另外 3 枚动脉瘤,其中 2 名患者诊断为多发性动脉瘤,只接受了引起出血的动脉瘤,而对 A1 段动脉瘤未作处理,而另外 1 名患者拒绝任何治疗。
图 3 泡样动脉瘤造影片。A:术前造影片;B、C:术后示动脉瘤被成功夹闭
开颅夹闭 6 例,其中梭形动脉瘤和泡样动脉瘤各 2 例;另外 7 名患者的 8 枚动脉瘤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 1 名患者因动脉瘤复发再次手术,球囊辅助栓塞 2 例,支架辅助栓塞 2 例,Neuroform 支架治疗 1 例,Enterprise 支架治疗 1 例,Pipeline 治疗 1 例梭形动脉瘤。
图 4 成窗变异 A1 动脉瘤。病例 10(A-D)A:术前造影;B:术后示动脉瘤完全闭塞;C、D:术后 1 年时随访动脉瘤未复发;病例 13(E-G)A1 段动脉瘤栓塞过程
最后,A1 段动脉瘤的治疗预后与前循环其他部位动脉瘤的预后无明显差异。除了 1 例梭型动脉瘤,开颅夹闭可以使其他动脉瘤完全阻断,其中 1 名患者因术前 Hunt-Hess 为 4 级,术后第 2 天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无动脉瘤残余,未发生蛛网膜下腔再次出血及脑缺血。
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后,2 名患者动脉瘤颈残余,其中 1 例因急性出血再次手术。所有患者最后都取得了良好的预后。4 名患者因脑室扩大需脑脊液分流,其中 2 例接受了永久性脑室-腹腔分流。
总结
大脑前动脉因发生率很低,体积较小,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伴有巨大动脉瘤时,因此需要引起注意。
由于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少发,结构变异较大,术前详细的阅片,掌握动脉瘤及周围结构的特点及变异,是术者成功实施手术的前提。
尽管其很罕见,结构较复杂,但最后的预后,相比前循环其他部位的动脉瘤并不差。由于目前主要的文献以病例报道为主,无法比较开颅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优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