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中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已被广泛接受,其主要用于手术困难、弹簧圈栓塞风险较大的颅内巨大和夹层动脉瘤。最新研究表明,Pipeline栓塞装置与弹簧圈栓塞具有相同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治疗效果。并且在弹簧圈栓塞的辅助下,Pipeline栓塞能达到更高的栓塞率而不增加死亡风险。
尽管常在使用pipeline装置前预置弹簧圈辅助,但是关于pipeline联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的深入研究尚未报道,并且单用pipeline装置不能很好的保护瘤顶,术后发生装置移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用弹簧圈辅助治疗,不仅可以为pipeline提供支架,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同时也可增加pipeline稳定性(图1)。为此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神经外科学Lin教授等对pipeline联合弹簧圈治疗动脉瘤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surgery杂志。
图1. 弹簧圈联合pipeline装置治疗动脉瘤的三种优势。A. 弹簧圈可直接保护破裂动脉瘤的瘤顶;B. 在囊状动脉瘤内为pipeline提供支架;C. 协助梭形动脉瘤的重构。
研究回顾了2011-2013年间,接受单纯pipeline治疗动脉瘤的75例病例和pipeline联合弹簧圈治疗的29例病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动脉瘤部位、合并症及随访时间上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ipeline联合弹簧圈治疗组其动脉瘤较大,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也较高,且纳入的夹层动脉瘤明显多于单纯pipeline治疗组。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Pipeline栓塞装置,最近随访(平均为7.8个月)发现动脉瘤完全栓塞率pipeline联合弹簧圈治疗组高于单纯pipeline治疗组。其中单纯pipeline治疗组中有4例发生了栓塞装置移位的情况,而在pipeline联合弹簧圈治疗组中未发现该现象,Pipeline联合弹簧圈治疗组患者很少需再次治疗;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最终的临床预后无显著差异。
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颅内巨大、复杂动脉瘤的效果已得到大家的认可,与传统血管内介入治疗相比,pipeline能更好的重建瘤颈,降低后期再通发生率。该研究为未来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模式,弹簧圈联合pipeline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对颅内巨大和复杂动脉瘤治疗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动脉瘤的栓塞率,降低了术后再次手术的需求。
我们可以一起来看2个病例:
图2
病例1(图2所示):患者女性,54岁,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积水就诊。A. 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巨大宽基底动脉瘤,远端呈疱状改变,通过管道装置给予负荷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中于左侧M1段置入Marksman微型鞘管(B. 箭头);SL-10微型鞘管进入瘤腔进行栓塞(B. 星号);pipeline联合弹簧圈成功置入(C),3月后复查示动脉瘤完全栓塞,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重建(D)。
图3
病例2:患者女性,78岁,因复视发现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A. CTA;B. DSA)。栓塞过程中,Marksman微型鞘管植入左侧M1段,PX Slim微型导管进入瘤腔(C);瘤颈处可看到2个松散的弹簧圈,之后将5mm×35mm的pipeline装置植入左侧颈内动脉(D);栓塞后造影示栓塞装置(E)。6个月随访时,显示潜在血管重建良好,仅残留很小的瘤腔(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