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 vs 内膜切除术哪个更优?| ICSS 研究再分析

2018-07-12 16:02 来源:丁香园 作者:幸福的味道
字体大小
- | +

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对于中重度狭窄或完全的闭塞的患者目前推荐进行支架治疗或内膜切除术。2015 年 The Lancet 杂志发表的国际颈动脉支架研究(ICSS)的主要结果表明,在预防致残性卒中的发生以及重度再狭窄发生方面,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近期,Lancet Neurol 杂志发表了对 ICSS 研究次要终点的分析结果,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治疗后至少中等程度再狭窄的长期风险以及评估再狭窄与发生卒中之间的相关性。

ICSS 研究是一项在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加拿大 50 家三级医疗中心进行的平行分组随机化临床研究。研究纳入了年龄 ≥ 40 岁以上且狭窄程度 ≥ 50% 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 1:1 比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配至接受动脉支架治疗组或内膜切除术治疗组。在基线,治疗后 30 天,6 个月以及随后 10 年内每年对患者进行临床和颈动脉超声随访检查。

此次分析纳入的是完成了治疗且至少有一次超声检查结果的患者。经治血管出现 ≥ 50% 或 ≥ 70% 狭窄或闭塞定义为出现了再狭窄。基于超声结果和临床事件综合来判断再狭窄的程度。采用 Cox 回归分析来评分再狭窄与发生同侧卒中之间的相关性。

从 2001 年 5 月至 2008 年 10 月之间,共纳入了 1713 例患者(855 例支架治疗,858 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其中 1530 例患者接受了超声随访(737 例支架治疗,793 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 4 年。

研究结果显示,在支架治疗组中 274 例患者出现至少中度程度的狭窄(狭窄比例 ≥ 50%),累计 5 年风险为 40.7%;而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组中有 217 例,风险为 29.6%;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图 1)。

图 1.JPG
图1. 两组患者至少中等程度再狭窄发生风险的比较

在所有患者以及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组中,具有中等严重程度再狭窄的患者与无再狭窄的患者相比,其发生同侧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风险比(HR)分别为 3.18 以及 5.75。但在支架治疗组中,再狭窄与卒中发生风险无显著相关性。两个治疗组中严重再狭窄的发生风险以及后续卒中的风险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结论认为,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相比,支架治疗的患者发生至少中等程度的再狭窄的风险增高;且再狭窄显著增加同侧卒中发生的风险。而对于支架治疗或经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患者由于再狭窄介导的卒中风险是否存在差异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原文出处:

Restenosis and risk of stroke after stenting or endarterectomy for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in the International Carotid Stenting Study (ICSS):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Neurol. 2018 Jul;17(7):587-596. doi: 10.1016/S1474-4422(18)30195-9. Epub 2018 Jun 1.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珂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