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横窦位置:枕骨表面肌肉附着线优于星点、枕外隆凸

2016-11-29 11:55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严贵忠
字体大小
- | +

确定横窦和窦汇的位置是后颅窝开颅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损伤静脉窦可能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尽管无框架立体定向可以在术前准确的定位静脉窦,但临床中不可能被广泛应用;如果能通过颅外的骨性标志对静脉窦进行准确的定位,对临床将会有重要的价值。

近期,芬兰图尔库大学中心医院 Kivelev 博士等,在 World Neurosurgery 杂志上,介绍了枕骨表面肌肉附着线的解剖标志对定位静脉窦的意义。

研究中纳入了 100 例成人患者,既往无后颅窝及颈部手术史,通过 MRI 扫描获得 T1 或 T2 矢状位图像,在中线和瞳孔中线(分别代表了后正中和旁正中开颅手术切口部位)的部位确认肌肉附着的部位,记录肌肉附着线与静脉窦的关系。

在矢状位上,画一条经肌肉附着点并垂直于颅骨表面的线(本文图像中的白色箭头),然后测定这条线距静脉窦上下缘的距离。

从 MRI 图像上可以看出,所有患者均可以辨认出肌肉附着点,很容易确定肌肉附着区与静脉窦的关系;所有患者的窦汇均见显示,而 4 例患者横窦未见,1 例患者右侧横窦未见。

在中线部位,肌肉附着线常与静脉窦相交者(图 1A)占(78%);右侧旁正中部位,肌肉附着线与静脉窦相交者(图 1B)占 48%,左侧为 63%;

图片1.png
图 1 A:中线部位肌肉附着线与窦汇相交;B:旁中线部位,肌肉附着线与横窦相交

中线部位上,肌肉附着线位于静脉窦下缘者(图 2)占 14%,右侧为 44%,左侧为 19%;

图片2.png
图 2 肌肉附着线位于静脉窦的下缘 

中线部位,肌肉附着线位于静脉窦上缘者(图 3)占 8%,右侧为 7%,左侧为 19%。

图片3.png
图 3 肌肉附着线位于静脉窦的上缘

研究还发现,中线和旁中线部位肌肉附着线与静脉窦的关系具有相关性,即如果中线部位,肌肉附着线位于静脉窦的下缘,则右侧或左侧其不会越过静脉窦的上缘,反之亦然。

图片4.png

图 4 A,皮肤切口之前,标记肌肉附着线的位置;B,中线部位,肌肉附着线在窦汇的下缘;C,旁中线位置,肌肉附着线位于横窦的下缘

另外,性别和年龄并不是影响肌肉附着线与静脉窦关系的因素。

因此认为,枕骨肌肉附着线是确定静脉窦的可靠解剖标志,具有个体化的意义:

  • 中线部位,肌肉附着线常与静脉窦相对应,在钻孔时,因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至少离开肌肉附着线尾侧或头侧 5 mm;

  • 而旁中线部位,虽然肌肉附着线与静脉窦的关系多变,但总体而言,其常与静脉窦相对或位于静脉窦的下缘。

平常我们主要是通过星点、枕外隆凸、顶乳缝等确定静脉窦的位置,但是,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常会发生误差,并且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辨认颅骨标志的错误,这些都会影响手术的进程。

而枕骨肌肉附着线在所有患者的 MRI 上均可清楚的辨认,并且研究结果表明,其与静脉窦的关系有规律可循,只要在术前认真的阅读患者的 MRI 片,就可以制定出个体化的开颅方案,极大的降低了损伤静脉窦的可能。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