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侧支循环高峰论坛:张苏明教授专访

2015-12-21 01: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近年来,国内外对脑侧支循环的研究方兴未艾,并日益受到重视。为深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现状,丁香园通讯员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苏明教授进行了专访。

丁香园: 张教授,您之前曾提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血管再通」≠「血流再通」,引起了很多专家和医生的共鸣。能不能请您再为我们详细地阐述这一观点?

张苏明教授:关于缺血性卒中治疗,我们最朴实的想法是开通相关的阻塞血管,恢复血流。但是实际情况比这种理想的情况要复杂的多。比如血管开通后可能会因为患者处在高凝状态,使血管再次出现阻塞。此外,也可能因为大量炎性细胞依附在血管上而出现「无复流」现象,当然还有一些其它情况使得血流不能正常恢复。因此血管再通不等于血流再通,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存在的。

丁香园:那么侧支循环的开放对缺血区域的血流恢复会有帮助吗?

张苏明教授:是的,侧支循环的开放可增加脑缺血中心区域周围的血供,是一条值得关注的治疗途径。侧支循环关注于缺血区血流恢复,而不仅是导致血管闭塞的栓子或斑块。脑侧支循环治疗的血管保护目标是:(1)维持缺血后脑血管结构的完整;(2)促进侧支代偿,加速缺血区的血流恢复。在保护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同时,通过一些干预手段促进侧枝循环的开放,恢复缺血区域的血供,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

丁香园:对于脑动脉梗塞的内科系统化治疗,您有什么见解和看法?

张苏明教授:在发生缺血性卒中以后,现在大家都希望在机械取栓上能有所作为。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患者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在时间窗内完成溶栓或是介入取栓治疗。因此我认为积极地通过综合性的内科治疗措施,稳定地保护血管贮备能力值得强调。通过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和一些促进侧支循环开放的干预药物,为侧支循环的建立赢得时间和机会。

这样的综合性治疗在很多情况下能够救治缺血性病变的脑血管病人,尤其是那些不宜应用介入手段治疗的情况,比如颅内段动脉狭窄的患者。为患者赢得时间,建立侧支循环恢复缺血区域血供,并且防止更大更严重的梗塞。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这是我们治疗的最终目标。

编辑: 叶欣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