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学习:四叠体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

2015-12-28 18: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侯坤
字体大小
- | +

中脑周围池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SAH)的典型特点是以脑干前方为中心的中脑周围池出血。通常认为 PSAH 的病因是非动脉瘤性静脉出血,故呈良性病程。

四叠体池性 PSAH 是一种以四叠体池为中心的罕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据以往报道,此种 SAH 和脑干前 PSAH 一样,是 PSAH 的一个分型,亦为非动脉瘤性出血。然而因为此类病例罕见,目前为止我们对其仍知之甚少。来自华盛顿大学的 Wallace 等向我们展示了 3 例四叠体池性 PSAH,此文发表于 15 年 10 月的 Clin Neurol Neurosurg。

一般资料 

在 106 例非前循环动脉瘤性 SAH 病人中,有 17 人为脑干前 PSAH,3 人为四叠体池性 PSAH。17 例脑干前 PSAH 病人均未发现动脉瘤,而 3 例四叠体池性 PSAH 中,2 例在 2 次 DSA 和 1 次 CTA 后未找到出血来源(图 1、图 2)。1 例首次 DSA 阴性,复查 DSA 时见大脑后动脉 P2 和 P3 交界处一夹层动脉瘤(图 3)。

图片1.jpg
图 1.CT 平扫显示以四叠体池为中心的蛛网膜下腔出血(A,黑箭头)向桥前池延伸(B,白箭头)

图片2.jpg
图 2.CT 平扫见以四叠体池为中心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沿脑干侧方延伸(白箭头)

图片3.jpg
图 3.CT 平扫见以四叠体池为中心的蛛网膜下腔出血(A,黑箭头)。旋转三维 DSA 在右侧椎动脉造影时发现一直径约 2.5 mm 夹层动脉瘤位于 P2、P3 交界处(B,白箭头)

诊治要点 

脑干前 PSAH 是一种良性非动脉瘤性 SAH,目前认为其病因为继发于大脑静脉高压的静脉破裂。此外,穿通动脉破裂、血管腔夹层、毛细血管扩张症和海绵状血管畸形亦被认为其病因。

四叠体性 PSAH 是一种罕见 SAH,其出血范围是以四叠体池为中心,局限在小脑上池和中脑周围池之间。早先报道提示其呈良性病程,预后良好。虽然四叠体池性 PSAH 病因不明,但一般认为其为非动脉瘤性 PSAH 的一个变异类型。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可同等对待。

近期的一篇 Meta 分析,纳入了 40 篇报道包含 1031 个首次 DSA 或 CTA 阴性的 PSAH 病人。在复查 DSA 或 CTA 时有 0.78%(8/1031,95% 的置信区间为 0.23-1.32%) 的病人发现动脉瘤。统计分析发现,在初始评估和随访评估中 DSA 并不出优于 CTA。
然而此 Meta 分析在收纳研究对象时并未严格统一 PSAH 的定义,故将此研究结论直接应用于四叠体性 PSAH 的病人显得说服力不足。

结论 

非动脉瘤性 PSAH 中有一小部分可表现为以四叠体池为中心的 SAH。虽然四叠体性 PSAH 和传统的脑干前 PSAH 可能病因类似,但因病例数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遇到此类病例时仍需严格完善血管造影(至少两次 DSA)以排除动脉瘤破裂。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