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经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附手术视频)

2015-08-31 1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严贵忠
字体大小
- | +

开始正文前,先来看下经典病例及视频欣赏:

Video1:女性,23 岁,因鼻腔异常分泌物及脑膜炎发作就诊。鼻腔分泌物化验证实β2 转铁蛋白阳性,高分辨率 CT 示:右侧额部占位经筛板突入鼻腔,合并有脑膜脑膨出。内镜下经筛窦入路,切除前后部筛窦,扩大蝶窦,最后用游离鼻中隔黏膜进行颅底重建。

ccvideo


Video2:男性,80 岁,40 年前因眼动脉旁动脉瘤,行右侧额颞部开颅夹闭术。现因脑脊液鼻漏和脑膜炎发作就诊。生化化验符合脑脊液生物标志物,高分辨率 CT 示:动脉瘤夹下方蝶骨平台部分骨质受侵破坏。内镜下经筛窦入路到达该部位时,并没有发现蝶骨平台存在漏口,仔细探查后,发现漏口位于右侧蝶窦后壁。

ccvideo


过去,脑脊液漏修补术主要以开颅手术治疗为主。因鼻内镜可以多角度观察,对周围重要组织、神经、血管牵拉较小,现已成为修补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术式。

为了更好的推广内镜在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的应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神经外科学 Lior 博士等,在 2015 年 7 月 Neurosurge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杂志上,详细的介绍了经鼻内镜修补创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经验。

解剖结构

前颅窝底由蝶骨、筛骨和额骨组成,内侧部分主要是鸡冠、前部的筛板和后部的蝶骨平台。4 对鼻旁窦均直接与鼻腔相通,与颅底结构毗邻。

额窦位于额骨的内板和外板之间,内板构成了额窦的后侧壁,为颅前窝的一部分,较薄,外伤易损伤。额隐窝是额窦向外引流的通道。

筛窦由鸡冠、筛板、垂直板和两侧的迷路组成,迷路内含有极多的气房,被中鼻甲基板分为前组和后组筛窦。筛迷路的顶相当于额骨的眶板,向内与相对较薄的筛板外侧部分相连。嗅沟是水平筛板上所形成的压迹。水平筛板下方是,鼻中隔和中鼻甲垂直部分之间构成的鼻腔顶前部。

蝶窦源于蝶骨前中颅窝结合处,蝶骨由蝶骨体、蝶骨大翼、蝶骨小翼和翼外突组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蝶骨是用 5 部分软骨骨化连接而成。如果蝶骨大翼和中间软骨部分融合不完全,后期形成 Sternberg 管。

据报道,前颅窝底中间部分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50% 的患者因此部损伤发生脑脊液鼻漏。这是因为:筛板外侧板是颅底最薄弱的部位,最易受损;水平筛板菲薄,表面仅有一层蛛网膜覆盖,缺乏硬脑膜的保护;脑脊液因重力的原因,最先集聚在前颅窝底中线部位;颅底部脑膜结构与颅骨粘连紧密。

1.JPG
图 1.   正常冠状位高分辨率 CT 示前颅窝底结构(筛板、筛板外侧板、筛凹)

30% 的患者因蝶窦受损,发生脑脊液鼻漏。过度气化的蝶窦,尤其是气化的外侧隐窝,是最常见发生脑脊液漏的部位。可能的解释是:过度向外侧气化的蝶窦,导致蝶骨体顶部变薄;发育过程中 Sternberg  管的存在也是蝶窦外侧部发生脑脊液漏的原因。

诊断和术前准备

脑脊液鼻漏的准确诊断,是及时、成功治疗的前提。通过以下 3 个步骤进行脑脊液鼻漏的诊断。

1. 病因分类:了解详细的病史,寻找可疑的致病因素。不同的致病因素决定了治疗方法的差异性。目前沿用的是 Schlosser  和 Bolger 介绍的分类方法,分为 5 类:意外创伤性、手术创伤性、肿瘤相关性、先天性及自发性脑脊液鼻漏。

肿瘤相关性脑脊液鼻漏常在切除肿瘤过程中得到治疗;先天性脑脊液鼻漏罕见;临床中最常见自发性和创伤性脑脊液鼻漏。

(1)意外创伤性脑脊液漏

30% 的非穿透性脑外伤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大多数发生于伤后 48 小时,而外伤后 3 个月发生脑脊液漏很少见。

脑脊液漏最常见的部位是筛板和额窦,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大多数的患者通过卧床休息或脑脊液外引流,可以自愈;外伤后脑脊液漏的患者,如果不进行修补手术,脑膜炎的发生高达 30%。

相对于前颅窝底损伤的脑脊液漏患者,继发于颞骨损伤的脑脊液漏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更好。

rosser 等推荐阶梯法治疗创伤性脑脊液漏。首先尝试保守治疗;其次选择脑脊液分流;经过以上两种方法治疗无效的患者,选择手术修补。

因漏口的位置不同,每个阶段治疗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手术修补前颅窝底漏的时间比较严格。而颞骨缺损后脑脊液漏,因其发生脑膜炎的可能性小,自愈倾向高,可以将保守治疗的时间适当延长。

(2)医源性因素所致脑脊液漏

手术创伤后发生脑脊液漏最常见的部位是,筛窦顶和蝶窦。

随着经鼻内镜在颅底手术中的广泛应用,蝶窦脑脊液漏为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达 15.9%,其中 23.6% 的患者通过脑脊液引流治疗后可以自愈,而其余 76.4% 的患者需要在内镜下再次重建颅底。在有经验的临床中心,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可以控制在 3% 以下。

影响经鼻内镜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因素包括:扩大经鼻内镜技术的开展、治疗某些特殊疾病后(如颅咽管瘤)、术后联合其他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经终板暴露第三脑室。

经鼻内镜下治疗巨大垂体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低于 10%;而治疗颅底腹侧脑膜瘤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嗅沟脑膜瘤术后高达 30%,鞍结节脑膜瘤术后达 20%)。手术创伤后脑脊液漏患者,如果不进行干预,发生脑膜炎的风险升高近 20%。

手术相关脑脊液漏与意外创伤性脑脊液漏有明显的不同。手术后脑脊液漏往往漏口及脑脊液流量较大;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时间越晚,保守治疗的成功率越低。

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原则也与意外创伤性脑脊液漏不同。建议一旦发现术后脑脊液漏,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措施。

(3)自发性脑脊液漏

自发性脑脊液漏发生的原因不明确,为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发性脑脊液漏的发生与良性颅内压升高相关。常发生于肥胖女性当中,并合并有空蝶鞍影像学表现。

自发性脑脊液漏最常见的部位是筛板,蝶窦外侧隐窝次之。自发性脑脊液漏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漏口多发。未治疗患者中,发生脑膜炎的风险升高 10%。

2.JPG
图 2. 高分辨率 CT 示脑膜脑膨出经右侧筛板缺损疝入右侧鼻腔(A);内镜下见脑膜脑膨出(M)位于中鼻甲外侧(*)和鼻中隔内侧(**)

3.JPG
图 3. 内镜下见医源性脑脊液漏。(A)经切除钩突、上颌骨鼻道开创,切除筛窦前后部,扩大切除蝶骨后,见脑脊液流入额窦隐窝(箭头);额窦切除后扩大暴露额窦视野(见文末 Video2)

自发性脑脊液漏是手术修补后复发率最高的类型。可能是隐形颅内压升高、多发漏口、脑膜脑膨出发生率高等因素的存在,使手术完全修补硬脑膜比较困难。

自发性脑脊液漏患者比较合理的治疗是手术修补。暂时性腰大池引流和脑室腹腔分流的使用存在争议。一种假说认为,手术使颅内压升高,导致术后复发的风险增加。因此,建议手术修补后,常规腰椎穿刺监测颅内压。

2.  确定是否存在脑脊液漏

脑脊液鼻漏的诊断,是对鼻腔内分泌物进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分析。Β2-转铁蛋白是最常使用的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 97% 和 99%。Β-微量蛋白也是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虽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很高,但并不常用。

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是,鼻腔分泌物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分析困难时,通过腰椎穿刺注射放射性核素,确定是否存在脑脊液漏的方法。

3.  漏口的定位

一旦确定存在脑脊液鼻漏,下一步需准确的定位漏口的位置。冠状位、矢状位和水平位高分辨率 CT 常用于确定漏口位置。MRI 对确定漏口位置也有很大的意义。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敏感性可达 97%。

CT 脑池显像因有创及诊断率低,很少使用。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漏口位置,可以采用特殊的 MRI 序列,如压脂序列和图像反转序列。

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

1.  围手术期辅助治疗

(1)腰大池引流

手术修补后腰大池引流辅助存在很大的争议。很多人反对修补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因为:引流常出现一些并发症(主要为气颅);引流并不能提高漏口的愈合率。最新的系统分析结果,也没有数据支持引流的使用。

因此,建议腰大池引流应该选择性使用。存在下列因素时可以使用:漏口较大、合并脑膜脑膨出、颅内压升高、体重指数大于 30,空蝶鞍综合征及以前接受过脑脊液漏修补术。

腰大池引流可以在术前或术后放置。流速控制在 5 ml/h,24-48 小时后拔出。在引流期间,一旦出现神经功能变化,应立即关闭引流,急查头颅 CT,排除气颅的发生。

(2)鞘内荧光素注射

鞘内注射荧光素对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漏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使术中清楚的看清术野中脑脊液的来源,确定漏口的位置,修补结束后评估颅底重建的密封性。

但鞘内注射荧光素有一定的神经毒性作用。可能的并发症有一过性瘫痪、麻木、角弓反张及颅神经刺激。尽管存在安全性问题,但仍在普遍使用。

(3)影像导航辅助

很多人认为影像导航系统在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漏术中价值不大。目前,尚无多层 CT 或 MRI 在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术中使用的支持数据,但很多的研究正在探索之中。

有研究者认为,术中使用影像系统辅助,尽管与修补的成功率,尚不能确定有无相关性,但是有助于提高术者的自信。

2.  手术技巧

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的目标在于,重建颅底,建立颅腔与鼻旁窦之间的屏障,保存神经血管的完整性及鼻旁窦的功能。

目前,为了能达到以上目标,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体位及术前准备

麻醉后,取仰卧位,固定头部。头部向术者轻度旋转 10°,屈伸的角度依漏口的位置进行调整。当内镜到达蝶窦位置时,调整床位为头低脚高位,约 20°,便于观察前颅窝底。术中主要使用 4 mm 的 0°硬镜,如果需要观察不同的角度,可以选择 30°或 45°的内镜。

为确保手术视野的清晰,局部使用减充血剂。鼻腔内用 1/1000 的肾上腺素或羟甲唑啉浸润,鼻中隔、中鼻甲及外侧鼻道用 1% 的利多卡因和 1/200000 的肾上腺素浸润。

(2)术野暴露

根据漏口的位置,建立不同的手术通道和在不同角度分离鼻旁窦。具体内镜通道的选择取决于术前高分比率 CT 的漏口定位。暴露的范围可以根据术中的发现进行扩大。

理想的手术路径术后不应该发生鼻旁窦粘液囊肿,避免堵塞鼻旁窦,并且能为术中操作提供足够的空间。

筛板和筛窦顶前部缺损

筛板和筛窦顶前部缺损的暴露可以直接经鼻内侧入路或经筛窦入路。为了扩大手术视野可以经上颌骨鼻道开窗,完整的切除筛窦前后部。

为了使暴露充分及术后鼻窦引流通畅,应该畅通额窦、蝶窦的自然引流通道,如有必要,可以切除中鼻甲。

4.JPG

图 4. 内镜下自发性筛板缺损合并脑膜脑膨出漏口准备前术中所见。(A)修补前见脑膜脑膨出(M),漏口表明覆以黏膜。(B)漏口准备完全前,见脑膜脑膨出的蒂(箭头)缩小至颅底水平。漏口周围骨暴露良好(见文末 Video1)

蝶窦缺损

蝶窦缺损可以分为中间部和外侧部。中间部的缺损可以通过经鼻或经筛窦入路充分暴露。经鼻入路时,可以经单侧或双侧上鼻道内的蝶窦口到达蝶窦。经筛窦入路需扩大切除筛窦前后部,以便能扩大切除蝶窦。

蝶窦外侧部缺损是手术治疗的难点。根据蝶窦外侧部气化的程度,可采用经鼻、经筛窦和扩大经翼突入路。

额窦缺损

以往认为额窦脑脊液漏的修补只能通过开颅手术完成。随着内镜器械的发展,部分额窦脑脊液漏也可经内镜手术修补。但是漏口如果过高或偏外,还是选择开颅手术修补。一般来说,额窦脑脊液漏口位于额隐窝和额窦后壁。

内镜修补的额窦脑脊液漏局限于以下三种情况:漏口位于额隐窝或额窦后壁直径小于 1 cm,可以经鼻入路切除鼻丘气房,扩大额隐窝;漏口位于蝶窦后壁,且只能经气化良好的鼻丘部分暴露,可以经鼻入路扩大切除额窦开口和额窦;经额骨钻孔后,内镜下修补创伤性额窦脑脊液漏。

5.JPG
图 5. 内镜下自发性筛板缺损合并脑膜脑膨颅底重建前后术中所见。(A)颅底小的漏口,周围骨缘可见双极灼烧痕迹(箭头)。(B)用游离鼻中隔移植物覆盖重建颅底(箭头)(见文末 Video1)

(3)漏口位置的确定

准确的定位漏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方案的设计取决于术前影像学资料提供漏口的位置,同时也需要术中影像技术的辅助。

精确的定位漏口还比较困难。目前,术中常用于确定漏口的方法有:鞘内注射荧光素和进行 Valsalva 动作。

(4)漏口的准备

漏口位置确定后,下一步为重建做准备。环形切除漏口周围的黏膜,便于移植骨容易生长。如果漏口周围粘膜处理不恰当,术后会发展为粘液囊肿,破坏重建的颅底。为了刺激骨再生,需要磨刮漏口周围接受移植的骨性部分。

如果同时合并有脑膜脑膨出,需要切除或还纳。疝入鼻腔内的脑组织,一般认为已失去功能,应该切除。疝出的组织可以经双极电凝,使其缩小,最终还纳入颅腔。

(5)颅底重建

颅底重建是修补术的最后一步。目前有很多的重建技术,但具体重建技术的选择,需根据漏口的致病因素、漏口大小、位置及脑脊液压力等而定。

常用于的修补材料有游离移植物和带蒂皮瓣。游离移植物包括自身的阔筋膜、鼻甲、鼻中隔黏膜及异体移植物。带蒂皮瓣是将连接完整血管的皮瓣翻转到接受重建的部位。带蒂皮瓣的使用,为内镜下颅底重建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移植物在漏口处放置有不同的方法。底层移植是将移植物放置入颅腔,借助颅腔内的压力,形成密闭的结构。覆盖移植是将移植物放置在颅腔外面,通过鼻腔内填塞,支撑移植物。

系统分析发现,不同的重建技术和移植材料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如果是以下情形时,带蒂皮瓣优于游离移植物:巨大颅底缺损修补时,带蒂皮瓣修补的成功率高于游离移植物;术中脑脊液流量较大的患者,优选带蒂皮瓣;斜坡缺损是带蒂皮瓣修补的适应症。

未来颅底重建应该重视个体化治疗。简单的缺损(漏口小于 4 mm、低流量、容易暴露)通常使用游离移植物覆盖修补。因为这类患者者,将移植物植入颅内困难较大,且有损伤脑血管的可能。

复杂缺损(漏口大于 4 mm,高流量,脑脊液压力升高)通常联合底层及覆盖移植技术进行修补。覆盖物常选择带蒂的皮瓣。

术后管理

手术后需鼻腔内填塞。填塞可以选择 Foley 球囊、Merocel 海绵、凡士林纱布及可吸收填塞物。术后 3-5 天拔除填塞物,在鼻腔填塞期间保持卧床休息;同时给予大便软化剂及抗生素治疗;避免用力活动至少 6 周,逐渐向正常生活过度。

术后是否需要鼻腔生理盐水灌洗治疗,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鼻腔灌洗时应该注意,避免过量,防止颅内压升高及移植物移位。研究发现,鼻腔灌洗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其他方面与未灌洗患者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别。

预后

内镜下脑脊液漏修补,初次修补术后成功率达 90%,再次修补的成功率高达 97%,与开颅手术修补相比,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内镜下修补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尤其是一些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硬膜下血肿、脑脓肿。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严贵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